高低温试验相价格合理,高低温试验相更宽的升温速率要求需要更大功率的加热器组和相应的电力控制系统,会增加成本。
一、 核心系统对价格的影响
1. 制冷系统 - 主要成本之一
温度范围:
0℃ ~ +150℃: 基础配置,成本。
-20℃ ~ +150℃: 需要单级压缩制冷,成本增加。
-40℃ ~ +150℃: 通常需采用复叠式压缩制冷系统,成本显著上升。
-70℃ ~ +150℃ 或更低: 需高性能复叠式系统,使用更大功率压缩机及特殊制冷剂,成本最高。
压缩机品牌与类型:
进口品牌(如德国博客、法国泰康、美国谷轮)压缩机价格高于国产品牌。
半封闭压缩机价格高于全封闭压缩机。
多压缩机并联系统的成本远高于单压缩机系统。
冷凝器冷却方式: 水冷式系统结构复杂,需配套冷却水系统,成本通常高于风冷式。
2. 控制系统
控制器类型:
按键式简易控制器成本。
彩色触摸屏程序控制器成本中等。
“触摸屏 + 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组合是配置,高,精度和稳定性也最佳。
控制软件功能: 支持多段编程、数据记录、远程通讯、USB导出等高级功能的软件会增加成本。
3. 箱体结构与材料
内箱尺寸: 容积越大,材料成本、制冷及加热功率需求越高,价格呈指数级增长。
材料等级:
内箱使用SUS304不锈钢为标准配置。若需SUS316不锈钢或镜面不锈钢,成本增加。
外箱采用不锈钢板价格高于冷轧钢板喷涂。
保温层: 更厚的保温层(如150mm优于100mm)提升保温效果,但会增加材料与制造成本。
观察窗: 标准尺寸的单层或双层玻璃成本较低。大型多层电加热防霜观察窗成本高。
4. 加热系统
更宽的升温速率要求需要更大功率的加热器组和相应的电力控制系统,会增加成本。
5. 选件与附加功能
引线孔、样品架、可视窗口、记录仪、通讯软件、网络接口等均为额外成本。
二、 主要性能参数对价格的影响
温度均匀度: 要求越高(如±1.0℃优于±2.0℃),对风道设计、风机性能和箱体保温的要求越苛刻,成本越高。
温度波动度: 要求越高(如±0.3℃优于±0.5℃),对控制系统和传感器精度的要求越高,成本增加。
升降温速率: 要求更高的平均速率或线性速率,需要更大功率的制冷和加热系统,成本急剧上升。
三、 价格区间参考(基于标准容积,如100L左右)
经济型(约 人民币1-3万元):
温度范围:-20℃ ~ +150℃
单级压缩制冷,基础品牌压缩机。
简易控制器或基础程序控制器。
基础温度均匀度(如≤2.5℃)。
标准型(约 人民币3-8万元):
温度范围:-40℃ ~ +150℃ 或 -70℃ ~ +150℃
复叠式压缩制冷,进口品牌压缩机。
彩色触摸屏程序控制器,具备数据记录功能。
良好的温度均匀度(如≤2.0℃)。
高性能型(约 人民币8-20万元以上):
温度范围:-70℃ ~ +180℃ 或更宽。
高性能复叠式制冷系统,多压缩机并联。
“触摸屏+PLC”控制系统,高精度PID调节。
优异的温度均匀度(如≤1.5℃)和波动度(如≤0.3℃)。
可定制快速温变速率。
全面的选件和定制化服务。
四、 选型与价格平衡建议
明确测试标准: 严格依据产品测试规范确定必要的温湿度范围、精度及变化速率,避免为过高性能支付额外成本。
评估核心部件: 关注压缩机、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的品牌与型号,这直接关系到设备寿命与长期稳定性。
考虑长期运行成本: 高效的制冷系统与良好的保温设计虽初始投资较高,但能显著降低长期电费支出。
厂家技术实力: 具备自主研发能力和严格质检体系的厂家,产品可靠性和售后服务更有保障,间接影响总体拥有成本。

